湯會長感言:臺灣大學香港校友會成立50年 (2011)

By | 2015-11-10

湯麟華會長

去年是台大香港校友會成立經五十年,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這兩個數字對我們台大人具有特殊意義。沒有辛亥革命;就沒有中華民國。沒有抗日戰爭勝利,就沒有台灣光復;更不會有台大。香港校友會也不會邁進五十一個年頭。

辛亥革命的成功,宣告了中國四千年君主政體的終結,這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一個革命事件。從這時開始,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出現了一個主權在民的共和政體;中國成為世界政治民主化的一個重要推手。

辛亥革命的成功,不在於帝制的結束,而在於以民為本的和諧社會的實現。公元前五百五十年孔子在《禮記‧禮運‧大同》中開宗明義的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大同篇〉所描述的是一個具有公義的社會。國家裡的政治、社會、教育、就業、家庭、社會服務、弱勢族群、環境保護、公共安全等政策方向都有很清晰的方向。

孔子的理想啓發了國父 孫中山 先生,要在亞洲建立一個自由平等的新中國,讓中國人民能够享受民主、法治、公義和富足。辛亥革命成功後所建立的中華民國,是一個以「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為基石,以「民有、民治、民享」為棟樑,以「大同社會」為屋頂的新中國。

校友會自創辦至今曾經有過四個會所。當網絡世界來臨後,會所這一個物質形式的東西,可能是已經不太重要了。第一個會所是1960年借用《中國學生周報》在彌敦道和亞皆老街交界的辦公室為會所。第二個會所在幾位熱心校友支付租金和出資裝修,1960年代末校友會遷至佐敦文匯街文華樓。第三個會所是1970年代中得到僑委會的幫忙,搬到尖沙咀海防道海華服務基金會現址。第四個會所在彌敦道500號泰盛商業大廈14字樓,2000年11月在母校前校 長孫震 教授揭幕啟用了。因某些原因,這會所在2011年3月31日正式交回前會長 周亦卿 先生。

下半年校友會的一項重要服務是協助校友在香港申領中華民國護照、辨團回台恢復戶籍和申領新國民身份證。凡在一九九五年前入學的校友都擁有國民身份證的,當大家畢業後,在台北的戶籍亦已取消。大部分校友由於沒有中華民國護照,不能以國民身份到台灣去,不利往來台港。各校友擁有的舊國民身份證已不能在台辦理事務和置業,因此是有需要申請新國民身份證。有鑑於此,校友會為方便校友回台和在台辦事及置業,決定協助校友申領中華民國護照,並在暑期辦團協助校友恢復戶籍和申領新國民身份證。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校友會決定在 十月七日 舉行慶祝辛亥革命百周年晚宴,請各校友踴躍出席。此外,校友會並派代表在 十月八日 到台北出席官方的革命百周年慶典,以緬懷先烈和感恩之心同慶革命成功一百周年。今年 十一月四日 舉辦校慶晚宴、派代表到母校出席校慶和訪問台北、台中和高雄校友會。

雖然校友會會遷出了彌敦道500號泰盛商業大廈的會所,但理、幹事溝通和工作通過互聯網如常進行,會議亦如常召開。目前校友會以本人辦公室為聯絡點。校友會去年舉辦成立五十周年慶典,當時會務異常繁重,全體理、幹事和熱心校友都利用互聯網絡溝通和執行會務,並沒有使用過泰盛商業大廈的會所。本人深信在理幹事齊心協力,校友會會務一定蒸蒸日上。

一、設立校友會五十周年獎助學金

為報答母校教育之恩,並獎勵和抉扶助後進同學,本會已募捐設立五十周年獎助學金,並制訂運用辦法。並於11年會慶晚宴轉交母校校長。

二、輔導新生赴母校升學

二零一零年八月十四日協辦由海華青年服務基金會所舉辨的台灣各大專院校香港新生輔導會。輔導會在九龍工業中學舉行。本學年台大錄取香港學生共六十名;其中四十五名在香港考試直接入學;另外十五名由國立台範大學僑生先修部分發入學。

二零一零年八月廿一日本會在會所舉行「台大香港新生輔導講座」,出席新生及家長五十多位。本會副會長黎秉華等十位理幹事及李志文博士就學習、生活等方面進行介紹,並為個別新同學釋疑。

三、歡送新生赴母校

二零一零年八月三十日本會假旺角某酒樓,設宴歡送新生赴母校升學。台大港澳同學會亦派代表出席是次宴請。

四、慶祝雙十節

本會協辦民國九十九年台灣各大專香港校友會聯合慶祝雙十國慶晚宴,晚宴定在十月九日在彌敦道倫敦酒樓舉行。

五、出版五十周年會慶特刊

理事會為紀念校友會成立五十周年,成立編輯小組,委出組員四人:吳偉鴻、陳君山、黃兆琦和麥燕玲。小組以會史為方向,搜集有關資料,編輯和出版紀念特刊。
2011 Aug 10
八月廿一日本會理幹事及李子文博士為新生輔導

31Aug10

 

八月三十一日歡送新生赴母校晚宴,湯會長致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