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4 月 2016

ROC護照申請一些留意資訊

ROC護照申請一些留意資訊。以下超連結可得悉詳細申請步驟:

 

ROC護照

 

現提出”在臺有戶籍國民首次申請中華民國 (ROC)護照者” 申請注意地方:

 

  1. 校友要在本地”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位於金鐘力寶中心第1座40樓 (金鐘MTR  B 出口)辦理便可。電話#28875011
  2. 校友保留舊國民身份証,若無保留舊國民身份証或身份證已損壞就要到台灣取回戶籍謄本申請時要出示台畢業証書等有關要求文件,如在台灣申請戶籍謄本後, 想順便辦理台灣身份證或/及護照者,要留意在入境台灣時, 必須用中華民國護照入境,即使該護已過期,否則只能回港後到力寶中心辦理.
  3. 校友最近六個月正面脫帽白色背景之半身彩色相片2張。(請參考晶片護照相片規格說明。)

香江文化基金會于2016年4月25日 14:30舉辦香江論檀講座

關心臺灣的人,愛臺灣的人,對政黨輪替,多多少少也會有些隱憂,

香江論壇請來在臺灣政壇,很有分量的重要人物來香港,跟我們探討臺灣未來的走向,

未免向隅,報名從速。

多謝香江文化基金會于4/25日下午于金鐘港麗酒店舉辦香江論檀講座及諸位專家講者分析有關講题。

其中沈富雄先生談”兩岸關係的近憂與未來”的資料得該基金會陳小姐同意後掛上本網站(國立台灣大學香港校友)以供關心此题目的校友們分享

 

 

 

台大土木杜風 97 期 焦點人物: 張鍾雄先生,工程師(MICE 及 MHKIE)

凡努力過的,必發生影響;

凡發生過的,必留下痕跡。

張鍾雄                台大土木及地質香港校友會長

Peoplecheung01

2013年3月,賴勇成老師向我邀稿,我說要考慮一下,因為當時要照顧卧病的父母,實在沒法靜下來寫稿。今年4月,廖文正老師再提醒我,再推辭實在不敬,只好勉強答應。我沒有豐功偉業,只是一個很平凡的校友,過了很平凡的大半生。

台大求學時期

1971年我進入台大,正是海內外風起雲湧的保釣運動尾聲,感受到台大人很愛國,大學是社會的良心。大二開始參加多姿多采的社團活動。在慈幼會當公關部長,鼓勵同學走出校園,服務社群,籌募物資供孤兒院使用。二年級時,與曾崑彬 (B61) 同當土木學會副會長 (副會長有二位,會長是林能白(B60)),還舉辦土木週。相片所示是我親手砌成的土木週標誌。

Peoplecheung08

 

有一次,我與其他同學在椰林大道,近台大正門口設置服務站,為來校參加高考的同學提供諮詢服務。突然來了一部轎車在服務站前停下,開車門走出來的正是當時的行政院院長蔣經國先生,他向服務站的同學握手問候,又詢問狀況,非常親民。大三時,我已經修畢大部份的學分,四年級那年,開始選修研究所的課程。我在台大的成績平平,但大學的生活,塑造了我的人生觀,影響著我的一生。

1975年我台大土木學系畢業,短期內在台灣沒有找到合適工作,旋即決定返僑居地香港。

返港工作二年

那時香港已經規劃及設計好要興建的地下鐵路 (Mass Transit Railway),尚待正式動工。同年九月,我應聘進入一間中學執教,任數學科 (Mathematics) 及自然學科 (General Science) 老師。未受過師範教育的我,只憑一股愛心、耐心及儍勁,用盡了各種方法去備課及授課,我矢志要讓天資聰穎及需要特別輔導的同學們同樣得到全面照顧,所以我一課兩講,兼顧不同程度的同學,讓所有同學都能在上課期間充分理解我所講授的。我不單授予知識,也向同學講解做人的道理,他們未來的道路和方向。當好老師實在不易,每次上課我都講到口乾。在短短三個月的時間,我與同學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任教班級同學的品德及成績是全級最好的。這樣的辛勞,總算有了小小的回報。就在此時,我收到工程承建商的聘書,經過深思,我決定轉回本行。

辭職的消息傳出,很多同學在不同時間紛紛到校務處門口哭泣。教務主任問我在此情此景下,是否可考慮留任;校長也要求我留下,轉聘我做訓導主任。既然轉回本行的意志已決,我只好依依不捨推辭。這短短三個月的寶貴教學經歷,深深地影響了我後期參與的教育工作。

我自問沒甚麼比別人強,只懂得凡事盡心盡力而為。

在當時英國統治下的殖民地香港,台大土木學系的學位是不被承認的,是不等同於香港本土或英國大學畢業的學歷。校友畢業回港多從事營造商的工作,很少到工程顧問公司服務,更少到香港政府工作,因為後兩者都須要具備認可的學歷。隨後近二年的時間,我服務於一間日本建設株式會社,承建首期香港地下鐵路工程的期中一段,工程項目包括 cut and cover tunnel,drill and blast tunnel,vertical ventilation shaft,station等等。此段時間的施工經驗,對我往後在顧問工程公司及香港政府土力工程處的工作幫助莫大。

台大土木工程學系的學位於2007年透過Washington Accord 得到認可,這要感謝各方的努力。

日本侵華,殖民統治及欺凌我國同胞,我對他們沒有太多好感。離開教學崗位後,接著近二年在日本營造商的工作,我深深體會到中華民族有很多地方可以向他們學習。他們民族意識極強、團結、服從性高、注重工業安全、品質有保證。當時幾間大的日本承建商把他們在日本建造地下鐵路的技術及施工經驗引進香港。他們從日本進口所有建築材料、機械及車輛;主要的工程技術人員及管工也由日本輸入。他們的愛國心、民族意識值得我們借鏡。

在這二年間,我存了些錢預備深造,英國的大學及亞洲理工學院 (AIT) 都接納了我的申請。AIT卻提供了獎學金,於是我選擇了AIT。說也奇怪,我的獎學金居然是由日本政府提供。後期我還代表香港政府參加為期二週由JICA (Jap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ency) 出資在日本的工程會議及各項工程參觀活動。我想,上帝大概是要我對日本寬容。

考獲專業資格

1979年初取得AIT工程碩士學位後,我即加入一間當時在香港的英國工程顧問公司服務 (是當時香港三大工程顧問公司之一)。1981年我很幸運同時考獲英國「土木工程師學會」及「香港工程師學會」正會員資格 (MICE 及MHKIE), 1983年加入了香港政府的土力工程處 (Geotechnical Control Office, 後改稱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Office) 服務至退休。1997年起,我是英國「土木工程師學會」及「香港工程師學會」專業考試的評審員。2011年底退休翌日即有大學向我招手,出任教席;但我希望退休後有多些自己的時間,只好婉拒。

參與教育工作

香港大多數好的中小學都是由教會團體主辦;政府辦的學校極少,也很受歡迎。各教會團體是香港的主要辦學機構。我也是在基督教的中小學完成學業。中學時,我已受洗加入教會。1990起正式參與教會的辦學及教育工作,那時我參與的教會只有一間頗有聲譽的活動教學幼稚園 (是城中名人、高官首選) 及一間小學。後期及在我擔任教會教育部長期間,先後向香港政府教育署申辦多三間幼稚園、二間小學及二間中學,也負責辦學經費的籌募工作 (註:開辦費需由辦學團體負責,往後的日常開支則由教育署資助),任創校校監 (School Supervisor) 及校董 (School Manager) 等義務工作近廿年。按香港政府規定,每間學校由一個校董會負責管理,校監擔任主席,向教育署負責;校董會另聘校長、主任、各科老師、職員及工友等負責學校的日常運作。校董會非常注重挑選最好的教學班子,大家必須有相同的辦學理念。香港老師的待遇很好,校董會不希望老師只把教職當作一份好職業,更要有愛心,有教無類。我們辦學不單是要培育學生成才,更要為同學們正心、修身,培養積極、樂觀的人生觀,為社會儲備未來棟樑,幸好香港教育界也不乏有心人。我要求中文科以普通話授課,避免同學們寫的文章,連兩岸的同胞讀起來都有困難。我們聘請外國老師教授英文,又推動二文三語教育 (二文是中文及英文,三語是粵語、英語及國語),這對同學們以後升學或就業都有幫忙。這七間學校現今都已超過十五年的歷史,很受家長歡迎。

我們有一所全日制小學及一所全日制中學(香港早期都是半日制學校)坐落於新移民區,小部分家庭家貧如洗。校長家訪後告訴我,有幾個家庭真是家徒四壁,家裡沒有傢俱,晚上用薄木板當床睡在地上,同學沒有錢乘公車返校,中午沒錢吃午飯。這是因為新移民不願意領取政府福利金,要自力更生。我知道後,很快地籌了一筆款項,以最簡單及直接的方法去幫助這些同學,希望他們能安心求學,脫窮,未來都能如鷹展翅上騰,拓展豐盛人生。

在香港「土力工程處」服務及擔任「土木工程拓展署土力工程師協會」主席六年

在土力工程處近三十年的服務,我在不同部門工作,包括設計、合約管理、審核政府及私人工程設計、培訓緊急服務值班人員 (暴風雨期間當值)、礦務及爆炸品管理等等。也不時要出席區議會及立法局的會議,解釋及報告政府工程進度及政策;大部份情況下,我都能夠取得支持。1983年入職初期,即受予重任,那時香港島東區走廊正在興建中,東區的東西交通,主要依靠近六公里長的英皇道這條幹線。每逢雨季,滑坡 (香港稱山泥傾瀉) 及封路頻繁,民間怨聲載道,我用Schedule of Rates 的合約,前後招了兩個標,一個人負責設計、合約管理;邊設計邊施工,前後四年,解決了繁忙英皇道的滑坡問題,迄今已三十餘年,安然無恙。那時候剛是香港整治斜坡的起步,我繪製了不少斜坡整治標準圖 (Standard Drawings),沿用至今。我是第一個採用日本技術在香港試驗在岩石坡上種草,四十年後的今日,還生長得很好,並與大自然環境混合了。在岩石坡上種草價格貴,何必強求,岩石本身就很自然。2000年我參與 Highway Slope Manual的編輯工作,是其中一位Working Group Member。我亦是Vetting Committee Member on Slope Appearance,凡是不採納綠化斜坡面方案的斜坡,都要向這個委員會取得批准,這是為了綠化香港環境。

政府的每項政策都對社會影響深遠,當政者制定政策前必須深思熟慮。

1989年在政府資助下完成 Diploma in Management Studies (政府不資助攻讀MBA)。於2007年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率團到重慶市訪問,團員來自政府不同部門,包括很多入職不久的政務官;就西部開發、重慶市社會經濟發展及工程建設作專題考察。我也接待過不少來自國內、台灣、馬來西亞、南韓、日本等等的官方訪問團。在我退休前出任了「土木工程拓展署土力工程師協會」主席六年 (共三屆)。協會其實是雇員組織,相等於工會,代表雇員向雇主謀求合理的工作環境、福利等等。我同時亦是「土木工程拓展署署長諮議會」的土力工程處專業代表。香港政府共有來自不同工程部門的十個註冊工程師協會,我們有不定期的協商,互相切磋支持,需要時亦會聯署向政府提出要求。

不論是談判,向雇主爭取利益,最好是要達到互助合作的雙贏局面。不要把對方推到懸崖或死角,對方必定反抗,也要給自己及對方留下台階,聚同化異。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敵人,今日的對手,可能是你明日的上司。多一個朋友總比多一個敵人好。這說來簡單,卻是知易行難。我出任協會主席及諮議會土力工程處專業代表期間,與政府高層建立了良好的互信關係。很多事項上都能互相溝通,有時甚至互相支持。

土木工程師的訓練就是解決面對的工程問題,設計時加上安全係數,能在預計日期及金額內完成,已經很了不起;如果我們能跳出這框框,有長遠的視野,宏觀地瞭解社會,以至世界情勢,向前規劃多二步,我們都能成為好領袖,不會比政治家遜色。

參與HKIE 及 NGO 服務

「香港工程協會」乃「香港工程師學會」(HKIE) 前身,於1947年成立,目標為團結不同界別的工程師,並為會員謀求福利。隨著協會不斷發展,政府於1975年通過《香港工程師學會條例》(香港法例第1105章),正式賦予現時的「香港工程師學會」法定地位 (http://www.hkie.org.hk/chi/homepage.asp)。學會負責擬定專業工程師訓練及資歷審核的標準,對會員的操守亦有嚴格的要求。1982年是「香港工程師學會」重要的一年,香港政府確認學會的法定會籍為公務員 (專業工程師職級) 的入職資格,其後各工程機構亦紛紛相隨,確認學會的法定會籍為入職的主要條件。

2010年我參與「香港工程師學會」的理事選舉,競爭非常激烈。理事會是香港工程界精英匯聚之地,亦是學會的最高權力機構。承蒙香港政府十大工程師協會及工程界朋友的愛護及支持,我僥倖以最高票當選。我參選當然是代表政府各部門專業工程師,也為台大土木學系及台大土木及地質香港校友會爭一席之地。因為我是「民選」產生,任期四年。這四年期間,我盡量深入認識整個組織,我在不同時期參加了策劃委員會、財務及投資事務委員會、月刊編輯事務委員會、管理事務委員會、人力資源事務委員會、公共關係事務委員會及解決爭議方式事務委員會等。「香港工程師學會」有各級會員三萬多人,全職員工近五十人,管理得非常完善。2014年中我卸任前,巧妙地安排了一位學弟成功競選理事,我希望以後理事會都有台大的成員,為校友出聲。目前我還是月刊編輯事務委員會副主席。

另外,我也是香港工程師註冊管理局 (Engineers Registration Board,http://www.erb.org.hk/aboutERB.htm) 的委員,近二年也參與了多次紀律委員會的聆訊工作。
汶川於2008年發生M 8.0級强烈地震後,我於2009至2010年期間利用自己的假期,自費多次參與災區學校的重建工作。又於2013年四川再發生地震後重返評估學校的損壞情況,幸好都沒有結構性的破壞,損壞非常輕微。證明五年前我們每三個星期,由不同界別的專業工程師輪流組隊前往災區監督學校的施工作業是非常有效的。

今年6月下旬,我會協助這個在大陸有超過千間學校的非政府組織到昆明考察學校。這些愛心小學及中學大部份都位於荒山野嶺,交通不便,條件差,每次考察都要租用越野車才能到達。學生來自遙遠的家鄉,在校寄宿。所以除與建教學樓外,還要建飯堂及師生宿舍。

 

三年前我也參與每週日一次在大學裡教導新來港大陸同學的適應課程,教他們講粵語及講解日常生活須知,帶他們逛街、旅遊、參觀名勝等等,也歡迎他們遇到生活上的困難時,隨時以電話、電郵聯絡,讓離鄉背井的學子在香港有小小的依靠及感受到溫暖。

我時常勸告年青一輩,要誠心待人;一個人如果有機會、有能力去幫助身邊的人,這已經是上天給你的祝福。永遠不要祈望回報,想也不要想。無論對方如何對待我們,我們對人,都要問心無愧;所以我到那個地方,晚上都睡得很甜 (一笑)。

參與「台大土木及地質香港校友會」服務

2001年「台大土木及地質香港校友會」在創會會長麥立明學長 (B56) 領導下籌組成立。麥學長早期在工程顧問公司主理岩土 (大地) 工程方面的工作,後期自立門戶。麥學長非常關心校友們的就業及專業資格的考取,也是一個很虔誠的基督徒。

在麥會長的吩咐下,我草擬組織章程,以簡單的內閣制來團結校友。校友會以促進會員間之互助、聯誼及學術、經驗之交流為宗旨。我們舉辦專業資格考取工作坊,協助校友透過學歷認證 (IEET),考取「香港工程師學會」的專業資格,也與「香港工程師學會」合辦研討會。成立首屆,麥會長特別要我負責專業資格這方面的工作。由第二屆起我一直擔任副會長至2011年接任會長,並將於今年底卸任。

 Peoplecheung02

2008年4月13日麥會長因病去逝,我接任代會長至11月的會員大會。我認為以大部分校友服務於承建商的一個組織,若能由任職於承建商的校友出任會長,將更能團結校友。蒙陳文 (B63) 校友答允出任會長至2011年11月。

香港校友會非常感謝台大土木學系及台大土木系校友聯誼會的支持,於每年11月下旬香港校友會舉行週年會員大會時都組團蒞臨指導;另外也非常歡迎澳門、馬來西亞及汶萊校友的蒞臨支持。他們的參與,帶給我們歡樂、鼓勵及美好的回憶。附上二張週年會員大會的相片,供大家參考。

Peoplecheung04

 Peoplecheung03

香港校友會認為,如果嘉賓每年遠道而來只為了參加會員大會,我們實在有點過意不去。於是我們策劃了參觀、拜訪活動,在年會前或後舉行,多瞭解當地的工程最新發展,何樂而不為?漸漸地,這樣的安排,成了慣例,每次亦盡興而歸。另外,土木學系及校友聯誼會都希望能够聯絡多一些海外系友,於是我們安排台灣及海外系友於2013年11月香港年會前拜訪澳門系友,又於2013 年7月聯合台灣及汶萊校友參加馬來西亞在吉隆坡舉行的「文華之夜」,同時到檳城探望系友。今年9月我們將到亞庇 (Kota Kinabalu) 及汶萊。希望校友們能飲水思源,多關心母系。

在這裡要特別感謝的是校友聯誼會台灣中部負責人曾崑彬學長及南部負責人郭倍宏學長。我們每次到訪,他們都在百忙中抽空熱情招待。當然還有很多學長給予參觀訪問上的方便,一起在此致謝。

 Peoplecheung06

                                  2012年5月拜訪財團法人台大土木文教基金會郭董事長倍宏學長

Peoplecheung07

                                  2012年5月拜訪財團法人台大土木文教基金會郭董事長倍宏學長

退休生活

目前我部分時間在一間工程顧問公司工作,還繼續在HKIE及香港工程師註冊管理局服務 (全義務性質)。去年底起擔任「香港顧問工程師協會」義務秘書 (相當於秘書長) 及理事工作,這協會是香港眾工程顧問公司與香港政府的對口,不時向政府爭取更合理的顧問工程合約聘用條件,反映業界意見。另外我還是繼續在一個服務了近三十多年的香港基督教聯會團體當義務工程顧問。希望在此年邁髮華時,還有小小的剩餘價值回饋社會。

凡努力過的,必發生影響;凡發生過的,必留下痕跡。

雖然我已經登陸 (年過60),但身邊每一個人都有強項,都是我可學習的好對象。

以上是我一點點的生涯記事及學思歷程與大家分享,希望不辱父母、台大及社會對我的栽培,不愧於後人。祝大家健康、快樂,家庭幸福。

台大土木杜風 70 期 焦點人物: 陳 文 先生、工程師

惟精惟一,隨緣隨機People chanman

  陳 文 CHAN Man

香港寳嘉建築 Dragages Hong Kong執行董事

陳 文先生 小檔案

香港寳嘉建築  Dragages Hong Kong 執行董事
港珠澳大橋香港路段 HZMB Hong Kong Link Road 項目總監

香港工程師學會資深會員(Fellow, The Hong Kong IE 
英國註冊土木測量師學會資深會員(Fellow, The Chartered Institution of Civil  Eng.Surveyors)
台大土木及地質學系香港校友會會長(2007—2011)

參與策劃管理的主要工程項目:

香港 港珠澳大橋香港路段接駁工程 HZMB-Hong Kong Link Road
昂船洲高架橋及青衣東高架橋
馬鞍山T7幹線 Ma On Shan T7 Trunk Road
屯門公路擴闊工程(第三及第四期)Tuen Mun Road Widening
北大嶼山高速公路(欣澳路段)

海外 多哈新機場填海工程

New Doha Airport Platform Reclamation and Revetment
曼谷南外環線高架橋工程 Southern Outer Bangkok Ring Road
墨西哥 防波堤工程Mexico Engeria Costa Azul LNG Terminal Breakwater

 

對我個人來說,現在也許並不是回顧人生的適當時刻,到目前為止,雖然深知已接近退休之年,我仍然在事業的高架路上全速奔跑,勇往直前,另一邊冀望在人生的下半場,悉心把積累三十多年的閱歷,隨緣隨機地啟導新進後浪,傳承高效的管理文化。

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系杜風電子報邀請我寫一篇個人專輯,令我受寵若驚。竊想自己只是緣身於土木工程職場的一個平凡的工程師,既無顯赫的學術成就,也無工程技術的突破性建樹,更不是一個長袖善舞的企業家,要自我介紹,委實乏善足陳。

我從台灣大學土木系畢業之後,一直以受僱的方式發展個人事業,雖然談不上甚麼打工皇帝,但是憑著惟精惟一,承擔責任,心無旁鶩,專心打拼的理念,為所效力的公司服務,享受優薪厚職,在職場上縱橫馳騁,笑傲江湖,三十多年來,對「打工仔」身份,仍然甘之如飴。也許我可以借此機會,透過個人事業的軌跡和歷程,透析一下一個平凡的土木工程師,在這個行業裏的發展機遇,向有志在這個行業發展而不存大野心的年輕一代進一言。

我生活在小康之家,自幼在香港和澳門長大,父親是中學老師,教授化學科,很受學生的愛戴。在家庭和父親的薰陶下,投考大學時,以化學工程為第一志願,土木工程只是我的第二志願。由於學術成績未能符合化工系的錄取標準,只能屈居第二志願,修讀土木工程系。猶記得當時獲派土木工程學系,我並無失望,反正我的個性是既來之則安之,隨緣隨機,深信只要努力,行行出狀元。

就讀台灣大學的四年,是我人生中的一段黃金時期,首次脫離家庭,摒除束縛,無憂無慮,盡情呼吸大學的自由空氣。那段時間,我忙於約會女生,偶爾缺課,獨立自由,享受任性妄為、桀驁不馴的生活。那種愜意的感覺,至今仍難以忘懷。放浪的後果是,在畢業那一年我仍有不合格需要重修的學科。不過在重繫心猿之後,我確信可以在限期之內追回失地,順利畢業。

PeoplechanmanT3_1v_2

香港工程師學會技術講座–公路 隔音屏罩之設計及施工
HKIE Technical Talk on Noise Enclosure Design & Construction

畢業後我曾經在台北一所土壤實驗室短暫工作,1978年底返回香港謀求事業上的發展。七、八十年代,香港各項主要的基礎建設開始萌芽,土木工程自然進入蓬勃發展的階段。我加入了一間日資合約承建商─青木建設株式會社(Aoki Corporation),在地盤整固、土方、填海造地的範疇上開展個人事業的專長。一做十多二十年,直至2001年我仍然專注在這個工作範疇。在青木工作期間,我掌握了在當時備受環球推崇的日本管理文化,對我日後建構個人的管理信念,裨益良多,終身受用。

在青木工作幾年,完成了第一個工程項目之後,我越發覺得個人的識見捉襟見肘,視野不夠寛宏,於是毅然決定放下工作,赴笈美、加深造。在這段接近六年的留學生涯,我取得了第二個學位,也迎得美人歸,和意中人共訂婚盟;閒時到處浪跡,細意觀察各行業的管理模式,體味事業以外的人生價值。雖然近乎虛耗時光,我從美、加偌大的經濟體系中,卻發現一個現象:個人能力實不足以抗衡經濟逆轉的大山。在特定的時空下,社會也不一定急需基建工程師。任何人從事基建這一行業,能否有一番大作為,與天時、地利、人和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正如莊子《逍遙遊》所言,大鵬鳥要待六月之風,才可以展翅高飛九萬里長空。土木工程師在某種處境下也與大鵬鳥相若,必須候風而飛。在客觀環境備受局限的情況下,期望以個人才能力挽狂瀾,實在談何容易。

這雖然是一次不愉快的體驗,卻啟發了我日後要對眼前出現的每一個機遇都要牢牢把握,不會輕易放過。每當工作上出現困難,總叫自己耐心處理,樂觀地面對,靜待黎明。隨機隨緣,樂觀自信,就成為我日後做人處事的座右銘。

 PeopleChanman01

台大土木及地質學系香港校友會週年晚會  NTUAA C &G AGM

 

六年後,我回到香港,重返青木,初期繼續專注在斜坡、土方、填海造地項目上,之後更參與新機場的建築計劃。在這段期間,我逐步躍升至項目管理的高層,管理的事務和責任更多更重了。當青木決定有計劃地撤出香港之時,我也決定提早離職。事實上,當時的本地市場開始轉變,原來佔主導地位的國際承建商(包括英國、德國、日本承建商)已經好景不再,中國大陸的承建商正在迅速冒起,到了九十年代,已經獨領風騷,承包了大部份的工程合約。

離開青木之後,中國主要承建商中國港灣工程公司(China Harbour Engineering Company)邀請我加盟,我一直對中國公司屢屢以低價成功奪標的技巧極感興趣,所以欣然受聘。中國港灣是國營企業,原隸屬中國交通部,負責管理中國絕大部份的海港和航道事務。工作期間,發覺他們沿用的是非常中國化而且極為舊式的管理方法,後來才慢慢引入幾位留洋歸來的高級知青擔任管理階層,逐步對舊有的管理模式作出改革。

當我加入中國港灣香港分公司,著手開展最棘手的工程項目之時,我竭力令公司高層注意到,如何通過縝密的合約管理,程序規劃,技術及風險管理,分判管理等,建立工程管理的更佳方法。經過一番的陳述及示範之後,我差不多即時得到公司方面的全力支持,按我的想法改革公司的管理模式。經過多項大型工程合約達標完成後,我協助公司提升至最主要承建商的行列。由2002年到2010年,香港分公司的營業額達到一億五千萬至二億美元之間,工程項目包括:地盤整固、地盤開拓、公路、橋樑、港口及航道維修、道路維修、管道修葺、修復斜坡、淨化河道、高爾夫球場和其他建築工程。2004年至2010年,我也負責海外項目,帶領一隊技術支援團隊赴英國、曼谷、斯里蘭卡、孟加拉、墨西哥和多哈,協助中國母公司管理當地的工程項目。2010年底,我決定邁出事業的另一大步,轉投香港寳嘉(Dragages Hong Kong)。

 PeopleChanManT3_1v_4

馬鞍山T7幹線  Ma On Shan T7 Road, Hong Kong

香港寳嘉乃Bouygues Construction的子公司。Bouygues Construction是環球建造業界的龍頭企業,專營建造、土木工程、電機外判及維修服務、兼及融資、設計、建造、維修、營運及管理專才等多元化發展,業務遍及大約80個國家,在業內穩居領導地位。員工人數超過55,000人,每年營業額達一百億歐元。在香港,寳嘉業務主要集中在大型及高技術的基建項目建造上,目前手頭的工程有啟德遊輪碼頭、民航處大樓、港島西地下排水管道、地鐵港島西支線和廣深港高鐵隧道、港珠澳大橋。

加入香港寳嘉,我的工作重點聚焦在港珠澳大橋的工程上。經過一年多的部署,香港寳嘉聯同姐妹公司VSL和中國港灣在2012年投得這份造價港幣一百二十八億的合約。工程包括設計和興建9.2公里長的高架橋,大部份建於水面之上,為大橋連接香港路段的重要部份。工程預期於2016年完成。我是香港寳嘉的執行董事,也是這個聯營公司的項目總監。

1970年到2000年,可以說是香港基建由萌芽踏入高速發展的時期,也是我的鍛鍊期、紥根期;2000年到2010年是基建發展的低潮,卻恰好讓我把握這段人力資源充裕的時機,逆向實踐我的管理概念。2010年以後,基建又重現蓬勃生機,先前的「十年生聚」,讓我可以順理成章地參與管理更大型的基建項目。

 扼要地回顧了前半生的工作機遇,總結起來,只是一兩個簡單的概念。我入讀土木工程系,非我首願,是偶發的際遇;工作期間從未為跳槽轉職而刻意部署,在偶然的契機下,卻廁身於國際企業的最高管理階層,享受高薪厚職的待遇。種種偶然,竟成就了我前半生的事業,我以為這與我隨緣自適的信念分不開的。我是一個老老實實工作的人,我也相信時勢、好運、機遇只會向有實力的人招手。宏而觀之,環球經濟對你的業界有利,有實力的人自然會水到渠成,嶄露頭角;環球經濟逆向發展,天道酬勤,苦紥苦撐的人也不會餓死。所以,大成功要看時勢,小成功要靠打拼。年輕的業界朋友們,奉勸一句,要成就個人事業,要有不怕辛苦,不怕吃虧,不嫌卑微,老實苦幹的精神,專心一致在自己的職場上努力,心無旁鶩,待六月風動,大鵬鳥就能乘風而起,展翅高飛。隨緣隨機,惟精惟一,是我深信的處世做人的金鍼。

年輕人總怕在工作上遇上困難,誰不知遇上困難正是你步向成熟的機遇。我以為,成就大事的人一定要具備積極樂觀的性格,相信任何困難都有解決的辦法,一時未能找到辦法,毋須太早氣餒,必須用耐性去鑽探,冷靜地思量,找適當的人去請教,當問題得以解決之後,因解難所添加的自信和智慧,就會轉化為你日後處事應世的無比能量,帶引你進入成功之路。偉大的事業,其實就是一本解難的日記。

 

至於人事管理的技巧,確實是一門深奧的學問。年輕時,總喜歡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習慣用人事架構、權力制衡、典章法則去誇談管理技巧;經過幾十年的閱歷之後,我深切體會到要管理好一間企業的員工,重點不在制度,制度是僵化的,機械化的,缺乏人性,沒有把人的價值看成為公司的資產。在我的管理信念中,我相信每個人都有他的優點和長處,我傾向於鼓勵員工下屬在常規下盡量開拓自己的創意空間,發揮想像力,在所屬工作範疇內突顯自己的才華,做好份內工作。有人批評這種管理模式強調個人,對公司不利,這種說法我不敢苟同。彰顯個人能力,與公司利益既無矛盾衝突,反而做就了一個雙贏局面。團隊內的成員如果都能發揮所長,一定是個精湛的團隊,公司只會受益,怎可能受損?當然,鼓勵員工發揮所長,不等於放任自流,不作監管,有需要時,管理階層就要過問,甚至出手干預,撥亂返正。如何拿揑尺寸,那當然要看主事者的功夫了。我從事管理團隊工作幾十年,記憶中,要親自出手處理的出軌事件,不超過十宗,只要員工對你信任,你指出他的缺失,只會成為整個團隊日後砥礪改進的動力。

 

職場以外,我曾任台灣大學土木及地質系香港校友會會長(2007—2011)。該會由已故麥立明學長(土木1971)創立,麥學長因健康理由引退之後,會長一職由我接任。該會會員人數達200人,都是台大土木系的校友。會務主要在籌辦校友聯誼活動,舉行土木、地質的學術交流和學歷/專業資格的確認。自2007年起與母系重新確立溝通渠道之後,香港校友會安排定期探訪土木系的活動、週年聯歡活動。此外, 母校土木系還支持我們校友開辦多個專業技術的講座。闊別幾十年,還有緣與部份老師重遇,內心有說不出的興奮。

利用人生的下半場,略盡個人棉力,團結系會校友發光發熱,回饋母校母系,所「隨」的也是基於一份「機」和「緣」。

PeoplechanmanT3_1v_8

港珠澳大橋香港路段 (施工中 — 設計圖片)
Hong Kong Zhuhai Macao Bridge – Hong Kong Link Road (Photomontage)

轉發: 澳門台灣大學校友會羽毛球比賽4月23日 13:30

響應齊運動, 健體魄             全澳各臺灣大專院校校友會羽毛球比賽
開始接受報名啦!

想切磋球技既各位朋友, 把握機會, 即刻報名! 名額有限, 先到先得 滿額即止!
活期日期: 2016423 () 下午 1:30
報名截止日期:2016415()

活動章程:https://drive.google.com/…/0B2nyV-2jAKaPcnJtcUpJMFFoZ…/view…

因本次活動為台大校友會聯同其他大專院校校友會合辦, 台大既朋友仔, 請聯絡本會理事長 楊日星先生報名, 聯絡電話 66129448